(股票代码:300839)。它是一家主营业务为重芳烃相关产品的化工企业,现在被要求改变纳税种类,进而须要
对于广大民营企业来说,这样一笔巨额支出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而对于博汇而言,更是一记重锤。在多次协商未达成共识之后,公司被迫发出“停产”的公告,并紧急部署了一系列紧缩成本的举措,从员工休假安排到薪资调整,乃至不得不考虑裁员,公司的未来发展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此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股市反应尤为激烈,股价更是直接来个20CM跌停,投资者情绪激动,纷纷质疑怎么又是他们亏钱背锅?资本市场的“人民性”都去哪了?
经过棱镜君的深入研究,这一情况显然超越了个别上市企业的范畴,波及范围广泛,涉及几十家乃至更多的上市公司。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有21家上市公司在近五年发生的需要补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合计至少达到了18.24亿元。然而,市面上流传的诸如税务稽查追溯三十年、针对性大规模征税行动,以及“警税合成作战中心”特别针对民企和个人的说法,恐怕并非完全准确。透过舆论迷雾,探究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或可逐步揭开事件的真实面纱。
核心问题在于:这些上市公司突然要集中补税的原因是什么?“警税合成作战中心”是干什么的?为何此类税务审查行动会在此时开展?其执行方式与以往有何不同?审查的重点目标与内容又是什么?以及,这些举措的时机选择基于何种考量?
随着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逐一浮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视角,去理解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补税风波”背后的逻辑与动因。
实际上,企业补缴税款现象并不鲜见,但为何在今年6月,这一话题却演变成舆论焦点呢?这就要置于特定背景之下:
首要因素,在于涉事上市公司数量多、追缴期限长,以及补缴所带来的重大后果。据统计,包括维维股份、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诸多企业在内,均曝出需补缴税款的情况,这一串长长的名单不禁让人推测,是否还有更多上市企业将步其后尘,置身于补税的聚光灯下?
涉及税款的追缴期间较长。以维维股份为例,税款的追溯甚至触及三十年前的1994年,而其他案例则多集中在近五年间(2020年至2024年)。这一时间跨度的拉大,无疑加重了企业应对历史税务问题的负担。
6月12日晚,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枝江酒业被指未按时申报199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的消费税,需补缴税款8500余万元,滞纳金数额虽尚未明确,但外界估算至少达2亿元以上。这一追溯至30年前的税务追缴事件,不仅使“税务倒查三十年”的说法显得愈发真切,也让整个行业笼罩在税务稽查或将大规模“挖旧账”的阴影之下,业界忧虑情绪持续升温。
补缴税款对涉事企业造成了显著的财务冲击。在前面提及的七家企业中,所需补缴税款占其2023年净利润的比例最低达到了14%,最高竟然达到惊人的614%,涉及总税款与滞纳金累计高达11.54亿元,占这些公司当年净利润总和的36%。这种影响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减损,它已严重改变了企业的运营轨迹,迫使像博汇股份这样的企业因4.83亿元的额外税负,由盈利急转直下至亏损,进而导致生产项目的停摆,项目投资恐将血本无归,员工面临失业的困境。
博汇股份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因税务问题,公司在2023年度及2024年第一季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总计达到1.25亿元,连同税款本身,初步估算的整体损失已超过6亿,这还不包括可能通过会计处理、协商减免等后续变动带来的影响。当然,最终的会计处理可能会跟一些款项或科目对冲,或者跟税务局沟通后,将会产生一些变化。
从以上情况看,年内频发的补税公告不仅在数量上引人注目,其涉及金额之巨亦不容小觑,尤其在企业普遍面临增长放缓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双重挑战下,这一系列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广泛的关切与共鸣。企业与个人在感受到经济寒流的同时,也不免对未来的经营环境和财务稳定产生深切的忧虑,这种情绪的蔓延,恰恰反映了当下经济社会现状下,人们对税务合规成本增加及其潜在连锁反应的深深忧虑。
第二点聚焦于近期“警税合成作战中心”设立引发的舆论反响。这一新机构的命名使用了颇具军事色彩的“作战”一词,引起了多位知名人士的关注与公开质疑,尽管相关评论已被删除,但仍激起了公众广泛的讨论。
据了解,各地如云贵、山西、海南星空体育、石家庄等地相继揭牌的这类中心,主要是希望强化税务与警务部门间的协同,有效打击偷逃税行为,并追讨欠税,初衷在于维护税收秩序与公平竞争环境。
然而,“作战”一词的选择,尽管意图凸显行动的决心与力度,却在某种程度上不慎引发了误解与不安。部分公众担忧,这样的表述可能无意中暗示了政府与企业或个人之间的对立,忽略了在法治框架下合作解决问题的本意。企业与个人对此反应强烈,担心自己被误视为“敌对方”,尤其是在维维股份与博汇股份等企业因历史税务问题被追缴巨额税款的背景下,这种忧虑情绪更甚。
实际上,警税合作的实质应是增强治理能力,保护合法经营,确保税收法律法规得以公正执行,而非制造紧张气氛。我国目前不管是个人也好,还是私营企业也好,都没有出现所谓的暴力抗法、暴力抗税的行为。有鉴于此,有观点提出,将“作战中心”更名为“警税合作执法中心”或“服务中心”,以更准确反映其职能,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强调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专业、严谨的服务与执法行动,既震慑不法行为,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政商关系与健康的市场环境。
第三方面,近期政策环境对上市公司施加的严格监管犹如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二级市场神经紧绷,显得异常脆弱。新近推出的“国九条”、退市制度的改革、减持规范的新规,以及《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犹如精准的“外科手术工具”,直指上市公司的治理与合规操作,意在净化资本市场环境,提升整体质量。然而,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也给二级市场带来了首波冲击波,不少上市公司无辜受累,股价急剧波动,市场信心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
当前,资本市场似乎步入了一个高度敏感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市场的剧烈反应,投资者情绪如同惊弓之鸟,市场整体呈现出一种高度警惕的状态。这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氛围,反映出在政策高压与市场预期的双重作用下,投资者对于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的深切担忧。
第四点,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紧缩态势不容忽视。国家层面资金需求增大,推动了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贡献者,上市公司自然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坊间不乏传言,各地税务机关设有具体的税收KPI,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财政收入压力下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民众消费水平下降,社会整体情绪偏向消极,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持谨慎甚至悲观态度。
在此背景下,尽管国家税务总局否认存在追溯三十年税款的官方安排,但种种迹象和公开案例仍然让众多企业感到不安,担心税务审查的严格程度将超出预期。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导致以往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难以为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倍增,股市的不景气也限制了通过股权融资缓解财政困难的路径。在此情况下,“警税合成作战中心”的遍地开花,可视作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应对财政紧张局面的直接反映。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秉持理性,避免被网络上追求点击率的自媒体文章所左右,而是亲自去挖掘信息,累积实证,运用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进行判断。
首先就要看补税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笔者依据近期的新闻报道,并聚焦于实际数据,梳理了过去五年间,在我国境内涉及税款补缴的A股上市企业的情况(详见下图)。但需注意,鉴于部分企业可能对敏感信息有所遮掩,以下数据是在巨潮资讯网通过对“补缴”与“税款”关键词的广泛检索所得,尽管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根据过往经验,这些数据依然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统计数据上看,在2020年至2024年的近四年半时间,有2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税款补缴的情况(其中维维股份发生了2次补缴),这一数字并不突出,个人判断,此频率尚属常规范畴,未显现异常态势。
从时间分布上分析,今年内发生的补缴案例有10起,占比约45.45%,而最近一年内的补缴事件则多达16起,占总数的72.73%。这一分布趋势暗示了一种显著的“强化征收”动向。
深入探讨补税的背后原因,可发现其多样性:既有政策变动引发的调整,也有因疏忽导致的税额低估、未遵守申报规定、关联交易定价过低,以及对税法解读不当等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这21家上市公司在近五年发生的需要补缴的税款及滞纳金至少达到了18.24亿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多数补缴行为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但不属于会计错误,无须进行追溯调整。进一步细分税种,企业所得税成为补缴的重头戏,这与会计处理原则相符,符合逻辑预期。
2023年6月30日,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关于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执行口径的公告》(简称《消费税执行口径》),明确指出特定油品如石油醚、粗白油等需按溶剂油征税,而混合芳烃、重芳烃等则参照石脑油征税,并声明公告即时生效,不对公告前的交易追溯征税。
面对这一政策变动,博汇股份于当年7月3日迅速响应,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预警新政策短期内可能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公司随即采取行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力图明晰政策意图,并根据市场反馈制定了应对策略。
同年7月,博汇股份即刻启动了芳烃抽提装置的改造工程,转型升级生产重芳烃衍生品,并与税务主管机关保持密切沟通,提交了产品升级后的检测和鉴定报告,得到税务机关采样检测而未提出异议。
直至今年3月29日,博汇股份接获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澥浦税务所通知,要求其按重芳烃标准征收2023年7月后“重芳烃衍生品”的消费税,这一要求预计将对公司的生产造成重大冲击,估计将导致2023年利润减少约3亿元,2024年一季度利润减少约2亿元,企业由盈转亏,市场解读为此或涉及近5亿元的税款补缴。
面对严峻形势,博汇股份于6月13日宣布自12日起暂停其核心生产装置,明确停产将对公司财务表现构成不确定性影响,恢复生产的时间与具体影响尚难预计。6月14日,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重挫近20%,市值缩水至约13.3亿元。
随后,税务部门于6月14日晚间的通报中指出,博汇股份存在消费税缴纳不足的风险,自2023年11月起已多次给予风险提示和辅导,最终于今年3月正式通知企业依法缴纳税款,但至今未见履行。税务部门表示将持续沟通,依法处理。
而对于维维股份,已经卖掉快4年的子公司,现在又被税务局挖出来要缴税款。为什么?因为法律规定,欠税责任追溯至母公司,只要欠税行为发生在子公司归属期间,补缴责任即随之转移。这次追溯至1994年至2009年间,累计需补税款高达8500万元,加上可能产生的滞纳金,总金额恐逼近3亿元,这无疑是一场对企业历史账目的深度挖掘。类比来说,这如同离婚多年后,仍需为前任的财务失误承担责任,难免令人感到困扰。
然而,税务部门的立场很明确:税款本应依法缴纳,不容忽视。实际上,早在2020年,维维股份已因2015年至2018年间的税款问题补缴了1.9亿元,故此番再补3亿元并非无迹可循。人们不禁担忧,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多此类补缴要求,毕竟,常言道“事不过三”,企业理应提高警惕。
对此,湖北宜昌地方相关部门澄清,本次税务事项通知书的发出,是基于审计部门在例行审计中发现的枝江酒业过往欠税行为,税务机关遵循既定程序进行追缴,绝非无端“追溯”之举。事实上,税务倒查补税的现象一直存在,并非新鲜事。
第三方面,税务部门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6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表示:“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因此,棱镜君认为,当前经济社会的局势同样复杂脆弱,无论是在资本市场抑或是企业的日常运营中,经济脆弱性和敏感性均被放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企业生存环境艰难,裁员、出售资产等无奈之举频现,何时能迎来复苏尚存未知,这映射出人们对未来深深的忧虑。对普通民众而言,这意味着就业的不稳定,而对股民来说,股价波动带来的损失更加剧了对上市公司动态的关注。自媒体则趁势利用“焦虑营销”,通过煽情标题吸引眼球,流量与收益双收,反映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对热点追逐的迫切需求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
另一桩让人唏嘘的案例是,某企业因迟缴18万税款而面临3514万的巨额滞纳金。2020年11月,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当时的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因2012至2016年间未按规定申报多项税费,收到了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补缴税款及巨额滞纳金。尽管公司当时已公告此事,相关的公告也曾被多家媒体所报道,只不过并未掀起太多的浪花。
第四方面,关于作战中心的来历。“作战中心”这一概念并非新兴事物,其国际范例亦不鲜见,尤其在发达国家,警税联合已成为打击税务犯罪的重要趋势。
中国于2016年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加强税警协作,严惩税收违法行为。同年,公安部在国家税务总局设立联络机构,标志着双方协作机制的正式确立。随后,各级省市纷纷效仿,建立起公安驻税务联络机制,警税合成作战中心便是这一框架下的创新实践。
放眼全球,美国国税局(IRS)的模式尤为典型,不仅配备常规税务官员,还拥有武装力量、税务法庭和专属监狱,专门设立“作战中心”以应对复杂的税收犯罪挑战。
设立“作战中心”的必要性在于现代税务犯罪的复杂性——跨域操作、团伙作案、高科技手段频出,已非传统税务人员所能单独应对。诸如虚开增值税发票、出口退税诈骗等行为,都需要专业而强有力的调查团队介入。
此外,以往税务违法行为多依据《税收征管法》进行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界定模糊,导致处理结果不一,缺乏公平性。而“作战中心”的设立,有效推动了税务违法案件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的顺畅过渡,增强了法律执行的力度和公正性。
对于网络热议的“作战中心”名称,其实际指向是针对严重涉税犯罪,如大规模增值税发票欺诈和骗税行为,并非针对广大守法纳税人。从之前提到的上市公司补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公司主要因逾期补缴税款而支付滞纳金,并未遭受罚款,且税务稽查工作主要由税务部门完成,显示出税务系统内部已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处理复杂情况。
至于“作战中心”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其设立初衷是维护一个公平正义的税务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依赖宽松的政策,更需法治的保障。深圳作为率先设立“作战中心”的城市,其繁荣的民营经济与优越的营商环境证明了这一点。新加坡的例子也说明,严格的法律与优质营商环境并不矛盾,反而能吸引更多国际企业。
总的来说,警税合成作战中心旨在通过严厉打击虚开、骗税、洗钱等涉税犯罪,营造更为清朗的税收生态。公众应全面理解其正面作用,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慌。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现实情况对大众可能产生的实际效应,尤其是近年来税务审查案件数量的显著增长及其背后的原因与方法。
税务审查“追溯旧账”的情况频繁出现,这与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税收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密切相关。税务机关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精细化风险评估等先进手段,深入挖掘和剖析企业的税务数据,一旦察觉到任何不寻常或可疑迹象,便会启动详细调查与审计流程。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更是明确了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同时严禁不当干预税收工作,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防止过度征税。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在当今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里,“大数据”已不仅是流行语,而是深深嵌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之中。但也如双刃剑,一方面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另一方面也让每个人的行迹愈发透明。传统的税务规划策略,在大数据的洪流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要求我们既要善用其带来的便利,也要警觉潜在的风险,适时调整策略以适应这一变革。
税务管理体系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跨部门的紧密合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升级,其效率与精准度今非昔比。从前,对大股东、明星、网络主播的税务审查或许还显得艰难且缓慢,但现在,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税务稽查变得高效且针对性极强。例如,对资本市场中套现股东的审查,那些试图从高额利润中逃避税收的行为,因过去信息不透明而难以追踪,如今在大数据的辅助下,税务机关能够迅速锁定目标,后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让任何潜在的违规行为无所遁形,这让许多曾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从业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税务机关采用大数据进行税收管理的成效显著,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效节约了资源。公安系统的丰富数据资源,成为税务稽查的宝贵信息库,通过数据分析直接定位问题,极大地减轻了人力与物力负担,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技术甚至是AI的持续渗透和应用的深化,税务机关将继续沿此路径前行,享受技术带来的甜头,并不断优化征税机制,确保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税务稽查的启动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稽查对象的选定基于四个主要渠道:
(1)随机抽查:企业信息录入税务系统的数据库中,稽查任务下达时,系统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类似摇号机制,这意味着无论企业是否合规,都有被抽中的可能。
(2)群众举报:通过中国裁判网的大量案例显示,许多稽查源于公众举报。有竞争对手举报、员工举报,也有前妻前夫举报等。
(3)数据分析预警:税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星空体育,识别出经营异常的企业,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名单,这类企业接受稽查的概率大增。
(4)关联检查: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合作或企业间业务关联可能导致的连带稽查,例如合作伙伴的税务问题也可能牵连自身。
查账的时间虽多集中于每年5月至12月,但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异常,税务稽查随时可能启动。特别情况下,如发票用量突增、税负波动超过±30%、预收账款比例异常等,税务机关亦会立即介入调查。
在税务纷争与市场情绪波动的双重考验下,单纯的解决单个企业的税务纠葛仅触及表面,重建市场信心与导向正面预期则是一个既复杂又至关重要的任务。尤其在当下信息过载时代,自媒体的过度渲染常致事实扭曲,加深公众认知的混淆,为事实澄清与预期稳定增添重重困难。诸如“追溯”与“强化征管”的热议,尽管引发了广泛讨论,却也为深入探讨税务领域的热点议题开辟了新视角。
税务管理的根本在于遵循法律法规,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纳税记录的严谨审核,确保税收的精确无误。一旦发现税款申报不足,企业除需补足差额外,还可能面临罚款。虽然企业界的税务筹划和避税操作时有耳闻,但合规意识的增强和监管力度的加大正逐步减少此类行为。
各阶段的企业审计中,都可能发现税收遗漏,而这些往往源于政策理解偏差、非故意疏忽等。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及时根据税法完成补缴,以免触碰偷漏税的法律红线。对于确因制度不明确、政策执行不一导致的税款遗漏,应具体分析,合理处理。
面对由政策理解差异与调整引致的税款争议,上市公司应在确保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高效沟通和政策优化路径来解决分歧,积极捍卫自身合法权益。鉴于巨额补税对企业的长远影响,提升税务合规水平,预先识别并控制风险,显得至关重要。在涉税争议中,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或采取法律手段妥善处理,是保护企业利益的理性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偷税、抗税、骗税行为的追缴不受时间限制。并且,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税款追溯负责。棱镜君对A股公司的补税情况分析显示,每例上市公司的补税事件各有特色,映射出税务政策及其执行理解的多样性。这强调了税务问题处理应聚焦于个案分析,避免片面归因或过度解读为“全面补税潮”。
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需加倍重视税务合规,主动实施自我审计,封堵税务管理缺陷。合理的税务规划与风险规避,已成维护企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精妙的税务策略规划,避免税务失误,成为了市值管理的新焦点。
税务机关在确保国家税收完整性的基础上,还承载着平衡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的重任。这要求税务部门不仅要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维护税法尊严和税收秩序,还需不断创新和优化执法方式。这包括但不限于:在企业可能发生欠税前给予及时提示,对企业的清缴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充分考虑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影响,建立完善的欠税后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通过约谈和辅导服务帮助企业理解和遵守税法,力求在每一步都实现精准管理和人性化的执法互动,从而提升税务监管的有效性和温度。XK星空体育XK星空体育XK星空体育